啄木鸟, 相信大家都不会陌生。
它们主要以隐藏在树干内部蛀食的天牛、透翅蛾、吉丁虫等害虫为食, 被称为“森林医生”。 啄木鸟好比一个锤子, 不停地快速敲打坚硬的树木,
不仅通过啄木觅食 , 而且靠它在树干中挖洞建巢, 还要靠它相互通信和示威 。
啄木是啄木鸟最主要的活动之一 , 它啄木的次数一天可达12000次, 频率达到每秒20次,每次撞击的减速力可达重力的 1200倍,这相当于以每小时 25千米的速度撞墙。 像是这样?↓↓↓
不不不,是这样。↓↓↓
如果我们人类像啄木鸟那么干的话, 毫无疑问将会导致脑震荡、脑损伤、视网膜出血和视网膜脱落等一系列致命后果。 那么, 啄木鸟,为什么不会 脑!震!荡!呢?
事实上, 小编也仔细思考了一番。 可能是这样子的, 在很久很久很久以前…… 啄木鸟也是会得脑震荡的。 但是,按照达尔文老先生所提出的进!化!论!。 那些会得脑震荡的啄木鸟无法生存, 所以留下的,都是不会得脑震荡的。 ……
事实上, 加州戴维斯大学的鸟类学家 伊万舒瓦布(Ivan R Schwab) 确实研究过这个问题, 他也因此获得了06年的搞笑诺贝尔鸟类学奖。 研究这个问题, 我们要先来看看啄木鸟的大脑结构。
啄木鸟拥有海绵状的厚头骨, 它能像海绵一样保护大脑。 啄木鸟还进化出了自己的“安全带”系统: 在它啄中树干前1毫秒, 眼睛内的透明瞬膜会及时闭上, 防止眼珠蹦出眼窝。
看起来最夸张,也最实用的, 是啄木鸟的舌头。 它的舌头几乎包裹了它的整个小脑袋。
在撞击木头后, 啄木鸟的舌头会迅速地弹出以缓冲撞击。 就像我们在放下杯子时, 如果用小指垫一下, 就不会发出太大的声音。
(强势出境的小编的手) 而且, 因为啄木鸟的大脑比较小, 体积小的物体的表面积就相对较大 , 施加在上面的压力更容易被分散掉。
根据实验分析, 撞击力中大概有99.7%的能量传给了身体, 而只有0.3%留在了头部。
啄木鸟啄击过程中头部有效压力分布 (来自科技杂志PLoS ONE) 此时, 进入头部的这0.3%的能量, 也已不是直接的碰撞能量了。 鸟喙和舌骨使得真正进入大脑中心区域的能量, 消散为热量形式。 所以“头脑发热”的啄木鸟, 在啄食树木后,要进行短暂的休息来“散热”。 那么, 如果啄木鸟在啄木时 背着一个电风扇……
那啄木鸟是不是可以一直啄下去呢? 哈哈,小编只是开个脑洞~♪(′ε` ) 你有什么看法吗? 千万不要向动物保护协会告我呀! |